微信公众号

弘扬龙港历史文化,推进城市文明建设 -ag九游会登录

 ----故土耕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加强历史研究和传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如何更好地延续、创新与发展地方优秀文化,积极传承优秀文明,对于新建设的龙港市更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在“奋力打造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示范窗口’”、加快建设“全国唯一实行‘大部制、扁平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县级市”的今天,很需要以传承优秀的历史文化来推进城市文明发展。


龙港农村历史文化悠久,底蕴深厚,千百年来曾流传着不少值得后人敬仰的历史名人故事,刘绍宽就是其中近代最典型的历史文化名人代表。他处在动荡的清末至民国时期,他为我们这个地方的教育事业、社会平安与百姓生计做了很多好事,他应该成为龙港历史文化的一个亮点。

 

微信图片_20210602175332.jpg

我每读《刘绍宽日记》时,总会有不少新的感悟与感慨,心中总会萌发一种敬慕之情。百年之前,我们这里相当落后,人民群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政府腐败无能,百姓生计维艰的困境下,刘绍宽这一“文化人”的出现就成为百姓心目中的一大“福星”。“有事找刘老爷”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成为白沙一带群众的佳话。他的“救国必须治愚,而治愚舍教育莫由”理念已成为“刘绍宽文化思想”的主要精髓,或者可说是近代温州优秀历史文化中的重要经典之一。


纵观刘绍宽的文化思想,内容广泛,意义深远,而其中有“四个字”或可有助于今人借鉴:

 

微信图片_20210602175329.jpg

勤----坚持求进之心


刘绍宽一生不懈努力,严以律己,勤于苦学。他活了74岁,几乎有70年时间用于学习。他从早年求知、青年赶考到中年执教、晚年修志与社会服务等,始终坚持勤学求进不放松。他二岁丧母,从江南白沙刘店被大伯母杨氏带到张家堡娘家。从六岁开始读私塾到后来教私塾,先后得到杨家三舅父、瑞安孙衣言、孙诒让父子及金晦等名人的教育,使他早期就有了良好的育人素养。青年时获拔贡后进京科考虽落榜,但他却主动拜访在京沪的温州老乡宋燕生、黄绍箕、徐定超等大儒,得到他们的重要教导与指点,受到了很大启发。特别是经70天的日本观学,大开眼界,他对教育先行理念更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他的《东瀛观学记》成为温州教育的精湛经典。


他先后在白沙小学、平阳中学等地从教多年,两度担任温州中学校长七年之久,从聘请名师、整顿秩序、改进方法、引进激励机制等方面入手,把温州中学堂办成了省内名校,陶铸无数人材,为使温州成为“数学家之乡”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用十年时间完成了高质量的《平阳县志》,成为浙江文史中的一大精品;他用54年时间,把国内外大事、本地重大事件、教育、民生、社会等资料记录成180多万字的日记,成为温州地区的近代重要历史文献。他一生追求新知识、改革旧制度、勤奋好学的精神对于今人如何努力奋进、自强创业、加强文明修养、多为社会作贡献等都有着一定的借鉴与学习意义。

 

微信图片_20210602175327.jpg

爱----力尽育人之愿


刘绍宽早年订报阅报,看到当时中国的落后,大大激发了爱国热情。他把“救国”“治愚”“教育”三者融化到自己一生的追求与奋斗之中。他关心与了解上层政治变化;对清廷与民国政府腐败的厌恶;对外国入侵的痛恨;对上辈的孝、对师长的尊、对学生及儿孙的教、对朋友的义、对百姓的爱等忠孝礼义教育;对抗战牺牲勇士的敬佩与哀悼;对社会阴暗面的揭露;对因果报应的思想感悟;对陈再华、刘英等共产党人从了解、认识到期望;对盐民等下层阶级的同情与支持等等,都反映了他一生思想变化发展的过程,反映了他负有一颗赤诚的“社会教育责任”之心,也反映出他的爱国爱乡爱民之心甚切。


他把“救国”的愿望寄托在一心为教育的事业之上,他培育了大量重量级的人才,这些人才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与刘绍宽的爱国思想与良好教育机制分不开的。如数学家姜立夫与苏步青的成材、金乡人殷铸夫(曾开发矾矿并任民国财政部次长)、鳌江人王理孚(曾开发南麂岛、后任平阳县知事)等等。他还为儿子云五办医策划、为孙子昌镠开发油脂工业助力等都反映了他爱国情怀至深,育才爱才居功至伟。他的爱国、敬业、育才理念对于今天的后人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微信图片_20210602175325.jpg

忧----尽献服务之力


在风雨飘渺的年代里,我们现龙港这一带农村相当贫瘠,生产力落后,交通不便,消息闭塞,灾害频繁,匪患不断。多少人为了生计历尽艰辛,几经磨难。而刘绍宽忧国忧民,几十年如一日,几乎走遍了江南农村,对这一带的民情乡情有着深厚的感情,为我们的前辈人做了大量的好事。曾有多少乡人在走投无路之际,总会去找刘绍宽相助,而总会得到刘绍宽的鼎力支持。因为刘绍宽农村出身,与底层农民接触较多,且门生多,人脉广,与县领导和部门领导人相识并常有往来,他还有许多社会兼职,如县参议长、县救济院院长、县司法协进会委员等等,有刘绍宽的出面服务与支持,使许多善良的百姓减轻了压力,减少了损失,使多少家庭化危为安,拯救了多少生命,维护了社会稳定。


刘绍宽对地方的服务与贡献是潜移默化的,其社会效益是无法衡量的。那些年代,我们江南一带包括文化教育事业、化解宗族矛盾、维护农业生产、协助社会治安、保障农民权益,社会救济、水利事业、防土匪、抗灾害等等,可以说,凡是涉及民生的大事小事无不渗透着刘绍宽的多少心血与汗水,我们的前人为有这样的老乡而感到骄傲。在今天,在创建和谐社会中,更需要有这种助人为乐的良好社会风气,全社会都应该要营造一种“大讲服务,多作奉献”的良好氛围。


微信图片_20210602175322.jpg

 30年代的鳌江港口(现龙港对岸)

 

敢----善解民生之难


民国时期,我们这一带抓壮丁花样百出,政出多门,百姓苦不堪言,整天人心惶惶。刘绍宽及时向政府提出意见,制止乱象蔓延。他敢说敢做,当他得知江南一带农村宗族矛盾引发械斗时,经常是挺身而出,千方百计出面化解;他看到不少农村常因水患害民,损失严重,曾多次组织有关人员到上游现场勘察并向政府部门提意见建议。为了社会救济事业,他经常到农村各地,或摆摊、或上门、或联系友人等多形式进行社会募捐活动等等。民国后期,针对地方税捐重,百姓负担难,而有时政府官员还提出一些劳命伤财的建设项目(如监狱、文庙等),在征求意见时,他敢于大胆抵制,坚决坚持不损民利,能省则省的原则。


他深知“小民谋食,处处留难”,抗战时期,他获悉江南一带农民吃饭问题相当困难时,即向政府建议从瑞安山区(现文成大峃一带)调来茹丝,但又遇到对方政府不放、中途警察设关卡时,他又出来找人疏通解决放行,他为我们先辈们摆脱饥慌之苦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好事。他对当时白沙盐民的情况最直接、最了解,曾多次向县政府与部门反映盐民的生产状况,及时缓和矛盾激化,积极为盐民想办法、找出路。

 

微信图片_20210602175319.jpg

    

      民生大事小事甚多,他总是尽力而为,做到“敢”字当头,急人所急,解人所需,助人所难。他在化解民间纠纷中,有时还常要自己掏腰包“赔本”调停。有时许多乡人找他办事时带一点土特产给他,而他总是一一记在日记中,并常以“留午饭”等进行回馈。

刘绍宽虽然没有共产党人那般的革命胸怀或大无畏精神,但却有一种实实在在不为名、不为利,不求回报,一心为民的思想境界与精神品德。他虽然没有留给自己后代人多少财产,却留给这个社会不少宝贵的文化遗产与无穷的精神价值。


想想百年前并不富裕的刘绍宽,看看百年后的家乡变化。今天,我们这片土地上曾有多少人在“党的阳光照耀下”在外创业,发家致富。如果再回过头来想一想:或许我们的上辈人,在某一方面曾经得到刘绍宽等先辈的恩惠;或许在我们上辈的亲友中或多或少,或近或远,或直接或简接曾经受过刘绍宽等先贤的帮助而没有留下一点历史印记。那么,我们今天处于平安幸福时代的后辈人,是否更应该要负有一种“回报乡土责任感”?是否也有刘绍宽当年那样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情怀?

  

微信图片_20210602175315.jpg


在建党百年的今天,龙港这块当年荒凉之地已翻天覆地变成了城市。龙港是刘绍宽的故乡,我们应该要通过研究与宣传等形式来传承刘绍宽的优秀文化,不断增强社会活力与凝聚力,进一步激发龙港人民共为新城市发展而努力的斗志,更好地推进龙港市两个文明建设。


因为这是----

历史的传承,

今人的责任,

时代的使命,

后人的期望。

 

微信图片_20210602175313.jpg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致谢原作者)


责任编辑:costner1

© 2003-2022 ag九游会登录的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