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市之后的龙港,人气爆棚。大家往往关注“大部制、扁平化、低成本、高效率”的新型设市模式,关注“市直管村”基层治理扁平化改革。殊不知,龙港市未来发展最大的亮点就在龙港新城。今天就与大家聊一下龙港新城。
龙港新城,地处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鳌江南岸入海口,是由浙江省苍南县江南海涂围垦而成的一块发展空间,面积35.8平方公里,占龙港市面积的六分之一强。从2002年江南海涂围垦工程正式列入浙江省滩涂围垦总体规划至今,龙港新城已经走过了18年的发展历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重视下,龙港新城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开发,坚持边围垦、边规划、边招商、边建设,取得了巨大发展成就。截止2019年底,完成政府性投资132亿元,入驻企业438多家,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2亿元,集聚人口2万多人。无论从温州大都市区战略还是从鳌江流域一体化发展视角看,拥有35.8平方公里发展空间、4万吨级深水泊位港区,兼具海、港、涂、江、河、田、林、山等资源于一体的龙港新城,已经当之无愧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从全面小康迈向实现基本现代化的战略性平台,成为建设温州大都市区南部中心城市、打造“美丽浙江南大门”、推进鳌江流域一体化发展的主战场。这一发展平台,非常完美。表现在:一是面积够大。35.8平方公里的空间面积,在鳌江流域三个县级行政区中面积是最大的,是北边平阳县西湾围垦项目的4倍,比南部苍南县城新区(连同未来东扩区、南扩区规划空间算在内)的33平方公里还要大。在温州市域范围内,最大的是瓯江口新区,面积130平方公里,但是,很多围垦土地是不能用于建设的。另外,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也就是40平方公里,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面积只有25平方公里,这两者的开发空间资源基本用光;二是净地空间。一张白纸好画画,可以描出最美图卷。同时,免去了政府拆迁征收之苦,也免去了投资企业、项目等待之烦。三是拥江面海。坐拥鳌江之水,向往大海之福,而且,还拥有温州南部最大港口——崇家岙4万吨级港区和温州最大渔港——舥艚渔港;四是刚刚启动。截止目前,龙港新城已经开发的面积还不到30%,还有大量的优质空间资源,这是温州市域范围内绝无仅有的一块“肥肉”;五是政策美好。国家新型城镇综合改革政策、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政策、自由贸易区政策、省级开发区政策、综合保税区政策、跨境电子商务政策、对台经贸合作政策,等等,已经或很有可能一一落地在这里,形成政策叠加效应。2020年4月29日,位于龙港新城的一块100.8面积的房开用地在网上公开挂牌出让,这是龙港设市后首宗土地出让挂拍,最终由杭州毓盛实业公司以10.5亿元的价格拍走,楼面价达到了每平方米6009元,而且另加竞报配套用房13200平方米,溢价率达到了50%。在目前楼市低迷的背景下,这一挂拍价格反映了龙港新城未来良好的发展前景。设市后,龙港新城发展面临着四个方面的根本性变化,即四大升级:一是战略升级——由区域发展战略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具体就是由原来着眼于鳌江流域一体化发展、温州大都市区发展战略转变到着眼于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这一国家战略。为了全面落实这一国家战略,目前,龙港市委、市政府正在考虑参考2019年浙江省委、省政府设立“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思路,争取设立“龙港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验区”。同时,也在考虑申报列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二是平台升级——由县一级产业发展平台提升到省一级乃至国家级产业发展平台。目前,龙港市委、市政府正在申报省级龙港经济开发区,也正在委托有关专业部门编制省级经济开发区规划,有望于2020年内获批。之后,会考虑启动申报国家级产业发展平台。目前,“温州高新区龙港产业园”已经落地龙港新城,规划面积800亩。由于温州高新区是国家级产业发展平台,所以,“温州高新区龙港产业园”从理论上讲也属于国家级产业平台范畴。同时,龙港市委、市政府正在考虑研究对接中国(浙江)自贸区温州联动创新区,如果顺利,龙港新城未来有望实现“国家级产业发展平台+自贸区政策创新”这一发展平台目标。三是产业升级——由传统制造业基地向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基地转变。具体就是由现在以印刷包装、纺织印染、塑料制品、新型材料等传统制造业向生物医药、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转变。目前,龙港市委、市政府已经出台实施《龙港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新三百”行动计划》,以龙港新城为主平台,努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四是资源升级——由沿江时代向大海时代转变。具体就是由原来依靠浙江八大水系之一——鳌江资源优势向依靠海洋资源优势来提升发展水平。龙港新城拥有温州最大渔港——舥艚中心渔港,拥有温州南部最优良的万吨级港区——崇家岙港区。借此,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港航经济、外向型经济、临港产业,积极开展对台经贸合作,争设综合保税区或保税港区,努力打造海峡两岸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现代化滨海城市。
面对这四大升级,2020年1月,龙港市第一次党代会提出了“一区五城”的发展目标定位,即以建成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示范区为总目标,以打造活力创新城、高端产业城、现代智慧城、幸福宜居城、平安善治城为主攻点,努力建设温州大都市区南部中心城市。龙港新城是龙港市乃至区域发展的战略主平台,必须突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领作用,必须突出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效应,必须突出两岸民营经济合作发展的战略考量。鉴于此,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提出如下“一核三区”的发展定位建议。1、总体定位——温州南部中心城市核心区(即“一核”)。贯彻浙江省“四大”建设战略部署、温州大都市区战略,按照龙港市委建设“温州大都市区南部中心城市”战略部署,适应区域一体化发展要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推动两岸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努力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城市核心区。2、三个功能定位——国家新型城镇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海峡两岸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即“三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验区。以人的全面发展的为核心,坚持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坚持就地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大部制、扁平化、低成本、高效率”的新型设市模式,积极探索“市直管村”基层治理扁平化改革,努力建设“市场化建城引领区、基层治理改革创新实践区、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打造新型城镇化“全国样本”。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按照“两个健康”先行区和“高端产业城”建设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平台、技术、装备、产品、政策升级为重点,落地“温州高新区龙港产业园”,对接列入中国(浙江)自贸区温州联动创新区,争设省级、国家级产业发展平台,引进一批战略性重大产业项目,推进产业高端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海峡两岸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贯彻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时提出“北接上海、东引台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五缘”优势,探索两岸关系处于低谷时推动两岸合作新模式、新途径,以一年一度的“海峡两岸(龙港)印刷与文化产业博览会”为纽带,以印刷业合作为重点,设立“台湾产业园”,适时开通海上直航,密切两地经贸合作与人员往来,创办两岸民营经济创新发展论坛,促进两岸民营经济高质量合作发展。立足区域实际,拓宽项目视野,发挥资源优势,精准设计政策,科学招商引资,以引大学、引央企、引台资、引温商为切入点,策划、对接、引进一批大项目,加快促进龙港新城高水平开放开发。建议在以下四个大项目上进行谋划、实现突破。1、龙港大学园项目。借鉴浙江大学海宁校区做法,在龙港新城规划占地1000亩面积的知名大学龙港校区项目,计划投资80亿元,合作方式宜考虑由龙港、苍南、平阳三个县级政府联合与知名大学合作。这一重大项目填补了温州南部鳌江流域近2300平方公里、230万人口区域无大学的历史性空白,对于提升鳌江流域开发建设档次、破解人才技术瓶颈、改变区域发展格局,具有战略性影响。2、华润产业园项目。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是大型央企,2019年列入世界500强第80位,旗下在香港上市就有六家公司,分别是:华润燃气、华润啤酒、华润电力、华润置地、华润水泥、华润医药。华润电力在龙港新城投资80亿元建设华润苍南电厂一期项目,已经于2014年1月竣工投产,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建议在龙港新城产业集聚区靠近港区一侧设立“华润产业园”,规划面积1000-1500亩,总投资在300亿元以上,由华润(集团)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其他央企或上市公司一起投资,未来考虑争设“综合保税区或保税港区”,包括出口加工园、物流基地、对台直航、供热工程、煤灰渣处理、电力二期、港区开发等多个子项目,对于推动龙港新城、龙港市、鳌江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3、台湾产业园项目。台湾印刷机械制造业十分发达,特别是印前设备。其印刷设备制造企业在大陆包括泉州、昆山、东莞、惠州、天津等地均有设厂生产。台湾印刷业无论技术、管理、效率都大大优于龙港市水平。建议在龙港新城产业集聚区内规划300-500亩面积的“台湾产业园”,并为入园台企量身定制专项政策扶持,引进台湾(包括在大陆的台商)印刷企业、印机企业、制造企业、生物科技企业,总投资为50亿元。该项目对于探索在两岸关系低谷时开展对台产业合作新模式、新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4、东普陀产业园项目。琵琶山是龙港新城的一道天然屏障,屹立东海潮头,护佑后方大千,成为鳌江两岸百万群众心灵深处的神圣灯塔。琵琶山面积0.674平方公里,最高处海拔144米,东首面朝大海低尔窄,宽度100米,西首高而宽,宽度800米,长1300米的山体如一把琵琶静卧在风波里。依托鳌江两岸佛教信仰深厚群众基础,引进在外温商战略投资者,邀请国内外知名高僧大德方丈,打造集信仰、旅游、养生、学习于一体的“东普陀产业园”,打造成为海峡两岸开展佛教文化、中华文化、民营ag九游会登录的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该项目包括观音文化园、地方历史文化园、孝道文化园、弘一养生园、中国新型城镇化高峰论坛会址、海峡两岸民营企业家精英论坛等子项目,预计总投资80亿元。该项目实施对于快速集聚龙港新城人气、深入推动两岸交流合作、不断提升区域历史文化底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提升治理水平。按照新型设市模式,优化机构职能设置。理顺市直机关、国有企业与龙港新城之间的责权利关系,进一步明确“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支持推动市直机关“机构、人员、职能”向龙港新城下沉倾斜。以雇员制、薪酬制、聘任制等方法,引进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专业人才,配优配强专业岗位、关键部门,提高城市开发建设能力和水平。以区域化党建为核心,以“全科网格”为基层治理单元,发挥行业协会、企业工会和小区业主委员会的作用,推进区域治理现代化。利用新一代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依托“城市大脑”,努力打造智慧政府、智慧新区。2、扩大投融资渠道。实施“1 5”龙港市国资改革,以龙港市新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为投资主体,加快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通过盘活存量资产,做大有效资产,提升公司注册资本金规模,增强公司融资能力。积极探索对接债券、股票、股权等资本市场,实现公司上市融资、项目上市融资。出台政策扶持,引导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国际资本以独资、bt、bot、ppp等形式参与基础设施、产业项目、民生项目建设营运。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与发展定位、产业方向、资源禀赋、要素保障相适应的招商引资项目库,精心包装,专业策划,定期发布。打造一支专业的招商引资队伍,在国内、外重要城市设立招商引资办事机构,扩大招商引资工作视野和项目选择空间。完善在行政审批、用地保障、融资服务、税收减免、劳动用工、政治待遇、后续服务等方面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制度,实行一事一议、定期上门服务、领导一对一全程负责、代办制等工作制度,可以根据项目需要量身定制相关政策扶持措施。强化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的后续建设、管理、服务工作制度,保障项目顺利推进、顺利投产,产生预期效益,保障亩均贡献考核目标实现。结合新土地法实施,实行灵活的用地保障机制,探索实行工业土地出租等方式,确保重点产业项目专注于发展实体经济。4、吸引高端紧缺人才。建立健全多元化的人才发展投入机制,重点支持企业、政府部门所需的高层次、高技能、紧缺性人才的培养,积极引进“国千、省千、海归”人才。支持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在重点企业建立博士、博士后工作站,支持企业在本地、在大城市设立研发中心。进一步完善税收、贴息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用人单位、个人投资人才资源开发,鼓励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人才发展基金。积极探索与知名互联网企业合作,建设“互联网 ”专业孵化平台,加快建成开放高效、充满活力的众创服务平台,同时,鼓励行业领军企业、创业投资机构、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众创空间建设。放低人才引进门槛,出台人才配套政策,在户籍签证、住房保障、生活补贴、科研支持、子女入学、医疗保险、创业投资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